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4|回复: 0

钓鱼实用钓谚其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复制链接]

113

主题

235

回帖

73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33
发表于 2017-10-10 15: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eb300019800b79e7bd5


文:阿阳 编辑:熊本鱼

十一长假刚过
不知各位钓鱼老爷在假期的渔获怎么样啊
可否也给熊本鱼和广大钓友炫一炫你的战果!
可以通过《游钓天下APP》中圈子功能发布您的渔获信息
分享给其它钓友哦~
3ecb000166f38bf9a83c

鱼追氧,没商量


这条钓谚道出了鱼类对氧的绝对依赖关系。
高温季节,在无风无雨的连阴天或闷热天,池塘中很难钓到鱼。这时如果塘主开动了增氧机,情况立刻起变化,出现在你眼前的景象是:一群群大大小小的鱼儿,顿时活跃起来,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向增氧机周围。它们在水花飞溅层层波澜之中贪婪地呼吸着新增的氧气,人在岸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群鱼畅游欢腾跳跃的壮观场面。不用说静水池塘,就是水面宽阔的水库、河道,进水口处同样是鱼儿集聚,活跃非常。这便是“鱼追氧,没商量”的真实写照,同时也给钓者一个明示:哪里溶氧高,哪里鱼欢跃。
鱼和人一样,离开氧就活不成。一般可钓淡水鱼要求水体含氧量不低于3毫克/升,其中鲤、鲫、鲶等鱼以4毫克/升以上为正常,鲢、鳙鱼要求还要再高一些。所谓正常是指可以维持它们正常的活动。实践证明,当水体溶氧饱和,达到6毫克/升以上时,鱼儿才最感舒适最为活跃,食欲最旺盛,不仅吃得多,而且长得快。当溶氧量在3毫克左右时,鲤、鲫、鲶等鱼已多少感到有些不适,但尚有摄食欲望。如果溶氧量再低一点,它们就会烦躁不安,开始起浮,在中上水层游来游去,一个劲儿地折腾,已无心进食。这时耐低氧能力极差的鲢、鳙鱼,就会感到憋闷难受,纷纷浮在水面,伸出嘴巴直接吸取空气中的氧,此刻即使把最好的饵食送到它们嘴边,也不会理睬。当溶氧量不足1.5毫克/升时,对鲢、鳙来说已是严重缺氧了,这时便会因窒息而死亡紧接着鳊鱼、草鱼和小杂鱼随之死亡。如不能及时得到缓解,则整塘鱼都会相继死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翻塘”,也叫“翻坑”。
缺氧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的静水池塘,从午夜至黎明这段时间最为严重。规模越小,鱼头越厚,再加上遇上阴雨湿闷的天气情况越糟糕。如果没有增氧设施,又不能及时注入新水,极易造成“翻塘”。
水体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一部分来自水体外的空气中。水中溶氧量的多少除与水生植物的数量有关外,还与气象的变化有直接关系。白天比黑夜高,晴天比阴天高,有风比无风高,活水比静水高,瘦水比肥水高,水体上层比下层高。静水池塘之所以夜间容易“翻坑”,就是因为夜间没有太阳,光合作用停止,水中氧难以生成,加之水中各种生物大量耗氧所造成。
解除缺氧的有效办法就是机械增氧,开动增氧机或用水泵冲水。最笨的办法是人下水搅动,但效果远不及开机开泵。另外就是等“老天爷”——等待出太阳或是起风、下雨使之缓解。  
在同一个水体中,由于种种原因,氧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有的区域或水层高一些,有的区域或水层低一些。鱼儿呢,出于生存的本能,总是拼命地追氧——游向那些含氧相对较高的区域或水层中去,这就证明了“氧”是鱼类赖以生存的一大支柱。正是:有氧鱼则活,无氧鱼则死;氧缺鱼儿蔫,氧足鱼儿欢。  
应用: 
既然鱼儿一刻也离不开氧,那么钓者就可以循着“氧”这条线索去选择钓点,亦即寻找富氧区和富氧层下钩。  
那么,哪些地方溶氧量高呢?经验告诉我们下列各处溶氧量较高,是下钩的好钓点;  
一、池塘的进水口两侧。流水带来了氧气,同时还带来了鱼儿喜吃的食物,鱼儿纷纷顶流而至,嬉戏觅食,故应成为首选 佳点。  
二、开户的增氧机周围。这里水花飞溅,上下层水产生对流,溶氧充足,吸引群鱼来此觅食,是很理想的钓点。  
三、有风天的迎风岸。由于风吃浪涌,死水变活,水中溶氧增加。风浪还把一些微生物、藻类以及落水的昆虫推向了这一边,加上底栖鱼有逆水而游的习性,因此迎风岸边集聚的鱼儿甚多。  
四、雨后深水域的中上层。1.5米以上的水体中上层含氧明显高于底层,这时钓浮旨于钓底。  
五、有稀疏水草或有遮荫的地方,含氧相对高于光水面,可选做钓点。  
六、野水沟渠有潜流或暗流的地方、涵洞口、树阴下等处,含氧会相对高一些。鱼儿鼻子灵,先嗅后品尝


鱼的嗅觉器官十分灵敏,不仅能嗅出眼前水中物质的气味,而且能嗅出远距离水中物质的气味。鱼类学家测定,鱼嗅气味的能力是人的几十倍至几百倍,在1升水中滴入一滴曲酒,鱼便立即感觉出来,难怪人们常说,鱼的鼻子比狗还灵,超过逐臭的苍蝇。
原来大多数鱼类都有两对小鼻孔,长在眼睛的前方,和口腔不相通。每个鼻腔都有两个孔,中间隔着一道薄膜,成为前后两个鼻孔,前面的是入水孔,后面的是出水孔。当它在水中流动时,水从前鼻孔流进,再从后鼻孔流出,一进一出就能嗅出水中物质的不同气味。也就是说鱼的鼻孔不是用来呼吸的,而是用来嗅味的。
鱼的味觉器官也相当发达,它的口腔内唇部和触须上布满了味蕾,其他部位也有味觉神经的分布。味蕾与鼻孔共同担负着对水位中物质进行定性分析的任务——什么气味,何种味道,有毒无毒,尔后决定取舍。所以鱼的进食程序是:当发现食物后,先嗅其味儿,再察其形,辨其色,品其味道。结过几次吞吞吐吐,合乎品味的就吞食,不合品味的则吐出。尤其是鲫、鲤、鳊等鱼,它们都是品味的能手,从不吃那些无色无味的食物。
鱼在水中发现食物,近距离靠视觉与嗅觉,远距离全凭嗅觉。实际上食物的气味成了鱼儿觅食的向导,如同猫一闻到腥味儿就会跟踪追击一个样——这既是条件反射,也是祖宗遗传,不会改变。

3e660003c506a40d9e80

应用:
这条谚语是告诉钓者,钓鱼必须精心研究饵料的气味与味道,色味俱佳方能有所收获。  
色味俱佳是总的原则,具体配制和使用当中还须注意下列各点  
一、投鱼所好。钓什么鱼配制什么品味的饵食。因为不同种类的鱼有着不同的口味嗜好。例如鲫鱼喜欢奶香,鲤鱼喜欢腥香,草鱼、鳊鱼喜欢青香,鲢、鳙喜欢酸臭,鲶鱼喜欢腥膻等等。不仅如此,即使同一品种的鱼,摄食的口味也不都一样。比如鲤鱼大多喜食香甜饵,但有的则专嗜酸饵,有的只吃平时吃习惯了的豆饼和麦麸,对别的饵料一概不理。所以不能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同时,还要根据季节、水域、水温、水质酸碱度等不现情况分别对待才行,不可千篇一律。  
二、饵味浓淡要适当。经验证明,并非气味越浓越好,越重越佳。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太浓太重的饵味,鱼儿反倒不领情。例如钓鲢、鳙一般饵宜淡不宜浓,酸味太重,鱼儿反倒不爱吃;臭呛味过头,花鲢就会躲着走;香与甜也有这种情况。另外,还应根据水温、水的肥瘦及时调整饵味的浓淡度。须知鱼的口味是有变化的,最好是临场多调配几种浓淡不同的饵料,便于从中筛选,特别是多竿垂钓时更不能单打一。  
三、诱、钓饵味应一致。防止“鱼星往上冒,不见鱼咬钩”的局面发生。例如在池塘钓鲤,诱饵用颗粒饲料,钓饵也应用同样的颗粒饵料或在面食中掺入用池塘水泡化了的颗粒饲料。这样诱饵、钓饵味道一致,鱼儿才不会生疑。  
四、选饵要力求新鲜。新鲜饵对鱼才会有招诱力,那些腐败变质的饵料,鱼儿是不会问津的。  
五、饵味要纯正。不能什么调味的东西都往里加一点,那些香不香、甜不甜、酸不酸、臭不臭的大杂烩,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六、制作饵料时,手要洗干净,盛放饵料的器具同样要处理干净,不沾其他异味,否则就会影响上鱼效果。
3e660003c505d2c0a375

大伙来聊聊吧,老爷们有什么好钓谚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芝加哥华人服务中心

GMT-5, 2025-1-15 08:52 , Processed in 0.07673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