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2|回复: 0

地热引起气候变化(论文文稿)

[复制链接]

247

主题

305

回帖

1598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98
发表于 2021-3-14 10: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气候变化的真正原因来自地热变化



罗成堡

摘要:对于气候变化,目前科学上的主流观点认为是由温室气体引起的温室效应,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本文的观点气候变化是由地热变化引起的,气候与地热、板块运动,地磁状态,地球自转速度等存在因果关联。它将为未来人工调节气候及地球板块运动状态,地磁强度等奠定基础。本文中的很多观点与现有主流科学认识不同,因此采用反向推理来逐步阐述此观点。

关键词:气候变化;地热变化;地磁变化;板块运动;地球物理

引言:地热将引起气候变化的观点来自2007年,在后来的这些年中,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与当初的推演吻合,但目前科学的主流观点依然认为是温室效应引起气候变化,因此发表此文,让关心气候变化的研究学者共同探讨。

正文:

目前对气候变化原因的主流思想都是温室气体引起的温室效应。本文的观点是地热变化引起,那我们就来比较一下这两种观点。

温室气体引起气候变化的依据

1.科学界从远古银杏树化石中发现远古气候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和当时气温变化基本一致的证据。2.地球的热平衡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减释放的地热与地球对太空释放的能量形成平衡。目前的科学观察记录发现,太阳辐射的波动不足以引起气候变暖。从现有科学认识地热产生的原理分析,地热来自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理论上只会减少热量,不可能增加热量。因此只可能是阻挡地球热量向外释放的温室气体阻挡了热量释放。

温室气体引起气候变化存在的问题

1.温室效应构建的气候模型计算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偏差<1>。

2.从南极冰川的融化情况调查中发现,大量冰川从下向上融化。

3.北极冻土在表层未出现融化情况下,下层冻土融化并释放大量的甲烷气体并引起爆炸,形成巨坑现象。

4.大西洋,太平洋水温出现的变化无法清晰解释。

5.对南极北极出现的温度变化速度超出其它地方速度两倍以上无法理解。

地热引起气候变化的构建模型

1.地球热量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来自太阳辐射,另一部分来自地热。

2.地热分为两部分,少部分为辐射物质衰减产生的热,大部分为地壳和地幔,外地幔和内地幔之间相互运动摩擦产生的热量。

3.错误认识以太,造成以太被否定。被否定的以太认为以太在空间中是固定的,地球自转地表就存在以太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等没有检测到以太风的存在,因此被否定。以太在地球周围是一个以太漩涡,是太阳系大漩涡中的小漩涡,近地以太几乎与地球同步旋转,在静止的地表肯定无法探测以太风。假如在两架平行飞行的飞机上做同样实验,那会不会探测到呢?

4.地球自转,板块运动的力学来源都与以太有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都是被以太漩涡带动,地月系是小漩涡,太阳系是大漩涡,银河系是更大漩涡,整个宇宙都是如此规律。以太带动地球自转时是以引力方式作用,物质与以太之间相互静止时不产生引力,与物质之间存在运动或者运动趋势就产生引力。这个引力作用在地表和地幔不同位置时出现的情况是使物质线速度一致,角速度不一致。这就导致地表物质相对地心存在向西的趋势力。这个力是洋流的主要动力,板块运动的力学来源。

5.在亿万年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地壳和地幔,内地幔和外地幔之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无法释放,形成摩擦热融化的岩浆软流层,同时也把地球内部分为几个圈层。同时也形成了摩擦热产生和释放的平衡,形成相对稳定的大气层。

6.融化岩浆内分离出的金属流形成地球磁场。

7.大部分地热通过薄弱的洋底地壳加热海水形成热对流把热量释放到大气层。小部分通过温泉和火山释放。

8.摩擦热产生量大的区域为赤道附近,因此这里的软流层最厚,两极相互运动量小,摩擦热产生量小,在两极附近几乎探测不到软流层的存在。这里的软流层近似固体。如果地壳和地幔之间运动产生变化,两极地区是固态摩擦变化,赤道是液态摩擦变化。因此如果地热发生变化,两极地区会更明显。

9.调整地球自转速度就可以调整地球的板块运动,气候,地磁强度,火山和地震爆发频率。地球自转速度加快就给地球降温,减慢就加温。

地热引起气候变化模型的依据

1.目前世界地图中各大陆漂移的运动方向,速度,山脉地形,洋底岩层年龄代分布,火山和地震目前的爆发区域等都符合这条观点的力学计算,但必须考虑地球球形旋转大陆重心移动和软弱的洋底地壳挤压变型对大陆的影响的因素。洋底地质年龄代分布必须考虑地球膨胀形成的“T”字形裂缝。

2.对软流层的科学探测结果是赤道附近厚,两极几乎探测不到。而近期的探测结果是软流层在加厚,地壳在变薄。

3.大西洋洋脊处水温较高,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产生时,温度最高地区主要为美洲西海岸的地壳薄弱处。

4.南极冰川融化特点,和近期发现的地下热源。北极冻土融化特点,以及西伯利亚巨坑的形成特点。

5.地磁减弱情况和磁北极移动特点。

6.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先后顺序,爆发地点符合挤压力分析。

7.地球自转速度在厄尔尼诺现象时变慢,拉尼娜现象时变快。

8.太平洋各层水温分布情况,和近期部分洋底水温降低现象。

地热引起气候变化的影响

从目前的科学探测中我们可以知道,地壳内侧面和外地幔外表面都是凹凸不平的,大陆就像是漂浮在软流层上的岛屿。大陆海拔越高,其下方深入软流层的深度越厚,因此地壳与地幔之间的运动时的阻力而增大,时而减小。阻力增大时,地球自转速度加快,摩擦热产生减小,地热释放量减小,形成拉尼娜现象。阻力减小时,地球自转速度减慢,地壳与地幔之间运动速度加快,摩擦热产生量加大,地热释放量加大,同时加热太平洋洋底的海水,引起海水热对流,使洋面水温升高,形成厄尔尼诺现象。

原始地球经过上亿年的演化,地热的产生与释放处于平衡和不平衡的反复交替中。对于我们人类来讲,以前的地热产生与释放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但目前由于不知名的原因,造成地壳与地幔之间的阻力减小,使地壳与地幔之间的运动加快,地热释放量加大,引起气候变暖。地壳和地幔阻力减小的原因有可能是软流层加厚,地壳变薄或者是地球周围的以太运动速度发生改变。但这一平衡一旦打破地球自身的调节能力,那地壳和地幔之间的运动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板块运动就会越来越剧烈,形成新的造山运动,最终山崩地裂,地形一天一个样,大量火山长时间喷发,地表被高温笼罩,地球将被大量含有二氧化硫水蒸气和火山灰笼罩屏蔽阳光直射很多年,地表接收不到太阳辐射的热量,重新进入冰河世纪几百万年,逐步回归平衡。这个过程人类及绝大部分生物都将无法适应。

阻止气候变化的方法

要阻止气候变化,就必须减小地热的产生。现有的几种方案都不能阻止。

1.减小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这种方法只能增加大气层热量向宇宙空间释放,不能从根本上阻止地热释放量的增加,因此无法阻止气候变暖。

2.炸开火山口,让火山灰和二氧化硫气体进入大气层,减小太阳辐射的热量。这种方法因为不可能把温度降到生物无法生存的地步,因此只能在很短时间临时降低温度,对阻止气候变化毫无意义。

3.深海钻孔加大地热释放给地球降温,使地热释放量大于产生量。这种方法理论上可行,但是实际上不可能,地热产生量非常巨大,短期内可以加热太平洋上层海水,现有科学钻一个孔都是非常困难的,而且钻的孔径也非常小,不足以释放地热。

要想从根本上阻止地热产生量,就得减少地热产生量,只能减小地壳和地幔,外地幔和内地幔之间的相互摩擦。这就必须加速地球自转,使地壳自转速度相对地幔自转速度的速度差变小。但要推动地壳加速,现有科技是不可能的办到的,推动地球的力非常巨大,现有科技遥不可及。那是不是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完全绝望呢?这也不至于此。我们的科技办不到可以借助小行星的撞击或者研制依靠以太为动力的发动机,甚至求助地外文明的帮助。因为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形,我们只需把地球自转轴心变动,增大地壳内部与地幔外表面的摩擦,就能给地壳加速,同时较慢地幔转速,这样就可以阻止地热的产生。

本文中很多思想都来自未经证实的思想,但比起现有科学的解释,或许更值得推理。目前科学还有很多谜团没有解开,现有科学认识也有存在错误的可能,因此写入此文,让科学研究者多一些思考的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芝加哥华人服务中心

GMT-5, 2025-1-4 19:02 , Processed in 0.06919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