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2|回复: 2

赵旭东: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自身的心理健康

[复制链接]

183

主题

267

回帖

1200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200
发表于 2018-8-3 18: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赵旭东 (著名心理治疗专家 国际“弗洛伊德奖”获得者 中国精神医学界心理治疗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中国家庭治疗代表人物)。

声明:本文主体部分收录于由赵旭东、施琪嘉主编的《我的心理治疗之路》一书。经作者本人同意在此处转载。
赵旭东: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自身的心理健康-1.jpg

社会-心理-生物医学健康


心理健康服务人员通常指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以及社会工作者等。我的出身背景是精神科医生,做精神科医生之前做了两年神经科医生,现在主要做家庭治疗工作。

我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建设很重要。我们每天的工作是帮助他人,如果自己被搞得不健康,那就没法开展工作了。

医学教育里面有一概念叫做心身医学模式,要求我们不要只把来访者当作客观的研究对象,还要把他跟我们之间形成的关系和系统当作研究对象。

有一句古话,“正人者先正己,助人者先自助”,即我们要有办法帮助自己,把自己当作一个需要经常补充、休养和保健的对象。

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正视危机,这既是讲给别人听的话,也是我们自己需要注意的问题。正视危机促使我们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成长。

在心理咨询中,我们自己就是治疗工具,所以我们要在自己的人格特点上加上心理咨询技巧,这样才能构成治疗条件,达到特定效果。我们在强调来访者和社会意义的同时,还要明确我们帮助的人和社会对我们自身有着怎样的意义。
赵旭东: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自身的心理健康-2.jpg

心理健康从业者自身健康


从事心理卫生工作,有几点心理素质比较重要。

█▌既有自我意识 又有价值立场

简单地说,自我意识涉及我们对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例如我是谁?我跟别人的界限在哪里?我为什么成长为现在的样子?我在多大程度上决定自己的事情?什么事对我重要?我做的事有什么社会意义?我对别人抱有怎样的信念?这些问题都涉及我们对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助人者先自助,主要涉及我们头脑中的意义系统(meaning system)。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视野和格局,知道我们能看到什么,不能看到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从事心理治疗工作,我们对“是、非、对、错、好、坏”的看法会影响我们对来访者说何种话、做何种事,如果我们不搞清楚这些问题,很可能会好心做坏事,甚至导致医源性损坏——帮助人的时候给人造成困扰和伤害。

自我意识让我们对自己和来访者诚实,避免不道德地利用别人谋取私利;用健康的价值观来防止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把自己的价值观一厢情愿地投射和强加于人,会影响我们建立正常的医患关系,因为在建立关系中,对别人产生的幻想会影响对方的形象——敌意制造敌人,善意制造友人。

教育心理学中有个重要的实验——罗森塔尔效应,神话学中有个重要的典故——古希腊皮格马利翁的传说,它们都反映出“自我应验的预言”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对人性比较悲观和消极,那我们就会经常看到不顺眼的人。

想要增强健康的自我意识,就要有意识地促进心理的适度分化,在情感、认知上跟别人有适当的界限和交际。有一句话叫“处人于若即若离之间”这是一个生动的写照。

如果我们低分化,没有独立性,不能保持中立,有很强的受暗示性,就会很容易受人影响,做任何事情都没有主见;如果我们分化过高,就会显得刚愎自用,跟人的情感疏远淡漠,出现社会性的不适应,而这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或者说是高背景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中,属于不成熟的表现。
赵旭东: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自身的心理健康-3.jpg

立场,独立而不孤独


█ 怎样获取健康的自我意识呢?

首先,我们要作为求助者去体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找有经验的治疗师来做自我体验 ,这在精神分析中叫自我分析。

第一,要有督导机制,把自己的案例和问题交给上级治疗师,获得指导。

第二,参加同辈小组并且互相讨论。

第三,沉思反省,检点自己。

第四,提高技能,增加知识。

第五,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不断扩展自己的生活体验。

中德班(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很受大家欢迎,是因为它有很好的传统,来参加培训的人,除了学习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外,还要做自我体验,处理自己的问题。

现在,中德班专门为学员开设了团体自我体验的课程,用5个整天的时间让72名学员分为几个小组做自我体验。我在苏州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印象非常深刻。

有一次,我们德国老师Liz教授上课时,让学员观察环境里面的物体:“请你们看环境里面那些红色的东西!”然后她又说:“现在闭上眼睛,告诉我,你们看到的蓝色东西是什么。”

没有一个学员能回答出蓝色东西,因为提前接收到的指令只看红色,尽管蓝色就在旁边,但闭上眼睛后根本想不起来。

这个例子很有意思,我们平时受到别人的诱导和指示去关注一些东西,而后把这些观察留在脑中,那些没有引进脑中的东西就成为盲区,再用的时候就会想不起来。自我体验就是尽可能地减少这些盲区,减少头脑中沉睡的、没有用处的经验。
赵旭东: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自身的心理健康-4.jpg

了解文化及亚文化差异


█▌我们要有文化和亚文化经验意识

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国家、民族、文化背景的人会互相来往,每个人与不同的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

在这些文化差别显著的交流对象之间,就需要有文化意识,知道自己和别人的相似性和差别,知己知彼。简单来说,我们要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经历和价值观。

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多元文化的意识,心态宽容,不要少见多怪,不要惊讶于或排斥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要抱着好奇心,虚心地向别人学习。

我们经常对别的文化、民族、地方以及人群抱有刻板印象和偏见,这些偏见来源于文化屏障,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本民族的根源、优势和缺陷,也不去了解别的民族,那么我们就很容易对人产生偏见。

所以,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包容度,就要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言能力,要注意他的邻里关系、宗教信仰、家庭背景、对人性好坏的定义、自然秩序、社会关系、价值观以及时间维度上对过去、现在、将来的看法等,这样可以避免形成自我中心思想。

DSM【《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非常强调文化因素在诊断、治疗中的影响,提出“文化构成”(Cultural Formulation)概念,即在面对我们的记录、分析以及总结来访者的个人史与临床问题的关系时,要十分关注与文化相关的多方面的内容。
赵旭东: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自身的心理健康-5.jpg

面对情绪,处理情绪


█▌我们要有分析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 学会如何调控情绪

助人的过程就是不断引起情感反应的过程,有时候会有积极情绪,例如满意、惊喜、好奇以及治疗效果好的时候的得意;但大多数情况下,来访者因为痛苦前来咨询,所以我们体会更多的是消极情绪,即紧张、焦虑、困惑、无助、受挫折、厌倦、克制、压抑等;有时候甚至分不清楚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比如受到诱惑时。

不管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需要进行适当的调节,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很好的情感品质,也就是高情商。事实上,情感反应跟职业倦怠和职业枯竭密切相关。

█哪些因素影响我们的情感反应呢?

第一,除了我们的内在个性和价值观外,从事助人职业的动机会影响我们的情感反应。我在招收研究生的时候经常要问学生喜欢精神科原因。

我经常听到的原因是,觉得心理学很好玩,可以探索人心里的奥妙,或者小时候被寄养在姥姥家,跟爸妈相处不好,所以想了解亲子关系的真相和奥妙,等等。

所以不同的学生选择专业的动机很不同。同样是从事助人行业,有些人是因为家里有人遭受痛苦;有些人是自己有心理问题,希望通过学习和培训来帮助自己和他人;有些人是为了盈利;有些人是为了从中获取快乐;有些人为了获得优越感......

第二,工作的应激程度和强度。超负荷的劳动常常让我们情绪不好;过于频繁的生活、职业方面的变化和高强度的劳动对我们心情都有影响。

第三,所在机构的背景和声望。大多数人都喜欢到有名望的机构工作,这会增加自己的自豪感和声誉,感觉到被人尊重,不容易感觉到自卑或不受欢迎。

第四,职业优越感,即对职业有没有很强的认同。例如,有些人当医生,并不是自己喜欢,而是父母觉得这个职业好而促使其选择。随着医患关系的紧张,很多医生压力大、收入不乐观,这会助长职业倦态的产生。

第五,个人能力。有能力的人不容易受挫,自己可以搞定很多事情,而且学习能力和各方面业务能力都很强,更容易自信、自由并满足。

第六,经济情况,即赚钱能力。如果太穷,做事情总是没有回报,基本生活都有问题,那工作动机可能就不够积极。

第七,如何看待权力。有些人喜欢掌权,喜欢控制人、帮助人,这样会有一种powerful的感觉。

第八,人际关系方面,特别是自己的婚姻家庭是否有问题。我身边有些同事的家庭关系处理不好,便带着消极的情绪工作,对病人态度恶劣。

第九,内心冲突。大家都学过冲突理论,有时候祸不单行(双避冲突),有时候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双趋冲突)。正如你想摘花,可避免不了被刺扎的危险。

这些因素常常影响情绪状态,有些人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将职业中的不良因素带到家庭里面,甚至下班回家就把爱人和孩子当成出气筒。

由此可见,情绪调控是很重要的事情。我们要学会过普通人的生活,适当远离社交网络,发展体育文化兴趣和幽默感,多跟家庭成员相处,少抽烟、少喝酒。我们医务人员是产生瘾君子的很大团体,如果自己的问题较大,不能处理,就要寻求其他心理卫生人员的帮助。

现在,有一些心理督导师提供自我体验,如果不愿找国内督导师处理自己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参加中美精神分析联盟(简称CAPA)找国外老师做自我体验,这都是很好的方式。

█▌榜样的力量

无论是好榜样还是坏榜样,都会对别人产生很大的影响,身为心理专业人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行为举止会成为求助者所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所以,如果你达不到别人的期望,就是在做坏榜样。

榜样的力量表现在文明礼仪、社会成熟度、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上。我们把自己认同为什么样的人,会影响别人对我们的观感。人们在跟领导、法官、慈善家、传道士、艺术家、商人、公务员这些人打交道的时候,风格会有不同。所以,我们要搞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角色,要有专业人员的形象。

我曾批评过我的一个同事,有一段时间他不太注意自己的形象。我跟他说:“一个患者抱着最后的希望找人做治疗,如果看到你邋遢、‘苦大仇深’的样子,他会想死。”

一个人的形象会影响别人对他的期待;个人卫生不好,不讲文明礼貌,会让人觉得没有正面仿效的作用,来访者会很失望。
赵旭东: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自身的心理健康-6.jpg

榜样的连锁效应


█▌利他主义

最直接的意思就是乐于助人,有爱的动机,对人的兴趣大于对物的兴趣,能从帮助人中感到快乐。帮助人不是满足低层次的需求,也不是追求奖赏或怕惩罚,而是发自内心。

█▌道德感和伦理感

心理健康工作人员要有很强的道德伦理意识,但我们在这方面的训练太少,理论意识薄弱。伦理意识和道德的核心是不损坏求助者的利益,不应该有反社会行为。

现在社交媒体和新媒体发达到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伦理面临很多新问题。有一次,我们用三个流派进行了三个小时访谈的直播,这种行为在专业领域里面有不同的看法,别人对我们的行为既担忧又批评,认为我们没有尊重来访者,触犯了伦理道德。我对此非常理解。

其实,我们访谈的来访者并不是真正的的病人,而是非常熟悉我们专业的扮演者。这是艺术的创作,是一种表演。伦理是规范我们做好事的原则,规定在一个特定情景下面,我们应做什么;伦理也体现了价值体系,可以用来判断事情的对错。

伦理跟法律有区别,伦理涉及应该不应该的问题依赖于理性的权衡和判断,是谴责批评的级别;而法律是禁止哪些事情不应该做,有严格的底线规定,有强制性和刚性,是处罚和制裁。

伦理在临床医学中有四大原则:

第一,不伤害,在医疗过程中,我们不能让病人受到伤害。

第二,善行,为病人谋取实在的利益。

第三,自主性原则,尊重病人自己做决定的权利。

第四,公平原则,用公平合理的态度对待病人和家属,老少无欺,不能因为病人的背景进行区别对待。

█▌责任感

我们做心理治疗,除了要知道我们能做什么之外,还要知道我们不能做什么。

很多人不注意责任感,不清楚自己干预别人事务的界限在哪里、自己的权力或能力的局限在哪里,对自己工作要求太高,造成负担过重,这样会非常累,甚至会把自己搞垮,不利于身心健康。

我们真正的责任是,要在助人的过程中慢慢让求助者负起自己的责任,助人者的角色要逐渐淡化。最好的治疗就是不治疗。我在治疗中应用的是积极心理学的资源取向——不要把来访者说的问题当成天大问题。

而在实际的咨询中,我也会给来访者布置家庭作业(让来访者规划三年里做十桩可以表明自己与过去不同,并与内心纠结告别的事情)。

█▌权利意识

我们不能过分看重权威感,权威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威严魅力,他不代表权力的滥用。

对于从事心理健康的同仁,在与来访者的关系上,我要提倡以下四点。

☞谦卑、宽容、慎用权力和权威。

☞摒弃技术至上的观点,不要认为自己有很高的教育水平,就什么都不在话下,常常表现出说话不留余地的样子。

☞不要总是强调弱势地位。在医患关系中,不要带着敌对心态和人打交道,交流时不要充满敌意,而是要落落大方、不卑不亢,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你。

☞把患者当人看。我们不要把患者当成坏掉的机器,也不要把他们当成敌人和对手。当然,我们也不提倡把患者当成亲人,这样也会不专业。

我们需要专业地处理跟患者的关系。从理论道德方面来讲,很多时候要求我们把患者当成亲人来对待,但这存在问题——如果我跟服务对象变成亲人的关系,患者对医生会有对亲人一般的期待,互动关系就会没有界限,医生就不能坚守专业原则,以致产生纠纷。

德国精神病学家劳斯·多讷写了一本书——《疯狂是人之常情》,在这本书中,他给每一大类病都起了一个名字,例如,神经症——烦自己也烦别人。(注:神经症在最新的精神障碍诊断系统中已经被取消)

所以作为医生,从生物层面上,我们可以发现病人的病理机制,但是心理社会层面上,我们要把他们当成平常人。

我的导师何幕陶教授说,精神科病人有一定危险,因为他们在病理性精神症状的支配下会攻击人。有些时候,他们会在病好之后攻击人。

这种情况就提示我们,如果平时对待病人不好,他们在病好后可能会寻求报复。因此,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虐待病人。

我的德国老师海尔姆·史第尔林读过两个博士学位。他读第二个博士学位期间,研究的方向是历史上医生的权威和权力与他们受到的暴力攻击的关系。我看过这篇博士论文的概要,结论是:历史上医生权力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们最容易受到攻击的时候。

这个结论对中国医生也会有启发,即在某些时候,我们是不是无意中忽略了对患者权利的尊重。

转载者:刘亮,同济大学医学博士,哈佛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筹)暨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 临床心理科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KY合作心理咨询师。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直接购买《我的心理治疗之路》一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主题

223

回帖

69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97
发表于 2018-8-3 18: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在寻求心理治疗或咨询的帮助,或者你自己就是专业人员,你面对的咨询师/治疗师,还有专业人员自己需要哪些基本的修为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赵旭东教授怎么说[微笑]@不寻常的治疗 @知我心理学 @头条心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230

回帖

74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44
发表于 2018-8-3 18: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芝加哥华人服务中心

GMT-5, 2024-12-28 12:48 , Processed in 0.10007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