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9|回复: 0

晋城美食“江湖”:最入池的五大黑来饭

[复制链接]

230

主题

280

回帖

1454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454
发表于 2017-12-12 07: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e5a00042f8e77c18f8e

这几天,气温下降,黑来回到屋儿,能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饭食,那叫一个出坦。大伙都知道,老晋城人管晚上叫黑来,晚饭也就叫黑来饭。可能是因为午饭太实受,也可能是下午的身活搁赶着,晋城人的黑来饭普遍吃得晚,一般都到了太阳下山天擦黑。黑来饭和清早饭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多是稀汤茶饭配干粮主食。经历了一天的劳作,既得有口稀的入池入池,也得有点干的垫垫肚饥。仿佛唯有如此,才对得起数千年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节奏。

回味无穷的米淇儿

米淇儿在山西各地普遍流行、广受欢迎,且叫法众多,比如调和饭、和子饭、菜饭等等。但米淇儿这种叫法却是晋城地区独有的,原因为何已不可考,但相比其它名字确实透着点雅气,在细节处彰显着我“大晋城”的文化和品位。 一锅好米淇儿必须做到不稠不稀、回味无穷。要做好一锅米淇儿也讲究不疾不徐、恰如其分,米放早了不行、放晚了也不行,放多了不行、放少了也不行;熬不到时间不行、熬过了也不行,没有些从容的气度还真是不好拿捏这个分寸的。须得等到水将开未开之时,方可下米,这样的米汤才会发融,水开后下入黄豆,或再放入豆角、南瓜、土豆、红薯、萝卜、姜等等,必是土地里当季的食材、耐得住历练方好。
4b050004890f3b359c21

这边锅里熬着,那边就可以擀面切面,面不可多,但必要细、薄、筋、利,以免一下锅就成了一疙瘩蛋。米汤熬到发融、菜咕嘟到发软,便可下面。火候自己掌握,若是家有老人、小孩,喜欢稀烂一点,尽可多煮一煮。喜欢干脆利落的,滚上几滚即可关火。 米淇儿之所以回味, 关键在“咯醋”锅那一下。铁勺内放上少许油,火口上要加热,放入蒜粒、葱碎爆香,就手点入些醋,快速往锅里一扑,“滋啦”一声,香气四溢,再调入盐、酱油等,调料不可过多,以免失了米淇儿的本味和鲜气,趁热舀上一碗,不烫时赶紧入口,风味绝佳,凉了就榾柮住了。
4b050004890e33ad4700

米琪儿在老晋城人心目中的地位,从上党梆子《打金枝》这部戏里可窥一斑。话说皇帝叮嘱驸马郭暧要照顾好他爹郭子仪,让他饮食上多精心,给他的爹做饭“要软和要回味,不稠不稀”,你说这不是米淇儿是啥?怪道人家说家常饭最养人。这可是连皇帝都满意的饭食呢。
4b050004890d164e51c5

寂寞的秃玉荞

这个恐怕得先解释一下。秃玉荞就是将脱皮的老玉米,和黄豆、豇豆、红豆、花生、茶豆等等一起熬煮出来的粗粮粥烩,熬成起锅时还有汤,冷却后就凝成了一团,似粥非粥,似饭非饭。当顿吃不完就连锅端起,下一顿舀出一两碗,另置一锅添水加热,就成了作陪干粮的玉荞汤。
4e5a00042f8c9ea732cd

秃玉荞是不用米的,大米小米皆不用,全是粗粮,各种豆豆颗颗,有啥放啥,拢共一大锅置于火上,用筷子支起一条锅缝儿,不用一直管顾,抽空搅一搅底,不糊就行。粗粮坚砺,熬制费时,一般午饭后就得扎架,熬好也正好到了黑来。老晋城以前做饭用煤炉火,全天不熄,几代同堂,有人看锅,由得它熬制,所以吃的人不少。现如今都换成了煤气,都住进了楼房,一般都是三口之家,父母上班孩子上学,谁还有精力做它?除非老家有高堂父母,而你又告诉他们想回家喝秃玉荞。
4e5c0002a45f9facbf74

从你叮嘱那句开始,他们手头再无别的大事,搜算材料,夺量稀稠,又想让你们吃的地道,又怕你们在口味上已经变化,吃不惯老家的粗糙,匆匆吃完早饭就开始了精心的准备,恨不得把他们的所有都捧到这一顿饭里。团聚的幸福在进门的一刻绽放,在吃饭的时节盛开,絮絮叨叨伴着过去的味道,满足了他们的想念。当你们走后,他们又重归了如常的寂寞,随着流水般的日子,在你没注意的间隙慢慢老了、去了…… 所以,有空常回家看看,别消磨成“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心酸。
4e5b0002e993ba4c302e

热乎乎的炝锅面撅片汤

晋城人晚上爱吃点汤汤水水的饭,夏天喝点米汤糊,刮油解腻;秋冬来点汤面撅片,香口暖胃,尤其是炝锅汤面,更是秋冬美味、寒夜佳品。炝锅汤面的流程很简单,炒菜——添汤——煮面,一个锅就可以搞定,对菜和面也没有绝对的要求,西红柿、小瓜片、白菜叶、豆芽丝……,手擀面、龙须面、挂面都行。一般是先在锅里热点儿油,用葱花碎爆香,再撒入少量白胡椒粉,放入配菜,翻炒至四五分熟,直接加水,“砰”地一声,香味四起,待水烧开后煮面调味即可。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因为有那恰到好处的油星儿和微微发汗的白胡椒,显得无比熨帖舒服。
4e5a00042f900ad1bcf9

而撅片汤大多不用炝锅的做法,直接坐锅开水,若有高汤自然更好,加上些豆角、土豆、冬瓜、架瓜等时节蔬菜熬煮,再揪入撅片,起锅时“咯醋”一下,鲜香扑鼻,令人食指大动。不管是汤面还是撅片,只记住一点,不可勾芡,利汤利水儿地吃着才好,过稠过浓一放就榾柮,扑哧一团只能饱腹,全无美感可言。 记得有人说过,幸福就是寒冷夜里一碗热乎乎的汤面。还有人说过,要想抓住一个人的心,首先要抓住他的胃。这些话我深以为然,饭食确实是幸福最基本的动力,如果你是累了的游子,试着来上一碗热乎乎的汤面撅片,说不定能重新补充奔波的动力。如果你是居家的普通人,倦了家常的平淡,请在寒冷的夜里慢慢喝下一碗,也许能体会到那无数哲人说过的“平淡是真”的至理。
4e5900043578ae2837bd

惊喜不断的汤扁食

晋城人实受,做什么都喜欢多出一点来,尤其是午饭,断断不会出现不够吃的情况。多出来那一点,晚上加点心思,变换个做法,又是一顿新的入池饭。比如,卷白馍炒饼、炒大米、汤扁食……等等。 扁食就是饺子,汤扁食当然就是汤饺子。其实饺子最早的吃法就是汤食,据传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传说冬至之时,医圣让人搭棚支锅,把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一锅同煮,熟后捞出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制成“祛寒娇耳汤”,让民众食用,以治冻耳,所以民间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烂耳朵没人管”的说法。到了今天,我们在冬至吃饺子据说也是为了纪念这位一心为民的医圣。
4e5c0002a460de3e7e26

汤扁食的核心是那一味饺子,其他配料不拘。可以单用羊汤、鸡汤、骨汤等高汤,加上一星半点粉条、香葱、芫荽,求其至味。也可以多多益善,根据个人口感加入海带、银耳、豆角丝、木耳、粉皮儿、油煮豆腐、黄花菜、丸子……甚至还有荷包蛋,将起锅之时,点入盐、醋,调味勾芡,色泽饱满,口感丰富,浓淡相宜。我是喜欢后者那种热闹的吃法的,一锅美食,皮里是馅,皮外是菜,每捞到一样都有发现新大陆般的惊喜,即便配菜全部吃完,还有内涵丰富的扁食等着,扁食皮上有了汤的浸润,使得它又和中午的干饺子区别开来,风味别样。生活正是如此,你对它平淡,它就对你乏味;你对它用心,它就示你惊喜。
4e5b0002e994bb46d22a

清水出芙蓉的面叶

面叶其实雷同撅片,只不过撅片厚,面叶薄;撅片是揪成的,面叶是切成的;撅片汤是咸香口的,面叶是天然淡的,病中之人尤其是伤胃积食的,吃些米汤面叶,溶骨嘟嘟的汤,薄不凌凌的片儿,极是养人。 不过老晋城人做面叶是用玉荞瓣儿的——玉米这种粮食实在是与晋城人民息息相关的好伙伴,打磨最粗的是秃玉荞,略碎一些就是玉荞瓣儿,再细一些就是玉米疙糁,最后还能磨成玉米面,做法丰富,口感多变,且耐旱高产,当年不知救了多少人的命。
4e5c0002a4616dd3adbf

玉荞瓣儿最好能用糯米玉荞,糯玉米的颗粒更小、淀粉含量更高,熬出的汤更融、更甜,能托住面的轻和薄,使得面叶没有那种寡淡。面要选上好的白面,不掺任何杂质,越是好白面,擀出来的面叶越薄、越不容易煮汪;且因为没有其他调料盖味儿,全凭玉荞瓣儿和面叶的本味,对白面的要求自然更高,但是做出来的味道确实会让老饕击节。 在今天,玉荞瓣儿面叶其势渐微,现在饮食界盛行地是酸汤面叶、甚至还有油炸面叶。不管在什么时候,荡气回肠的鲜香总比清汤寡水的淡然更受大众欢迎。然而对我来说,却更认同淡极始知花更艳的美。正是平淡的基底才凸显出了峥嵘岁月的奇崛。人啊,不是得有点进时挥斥方遒,退时竹篱茅舍的劲儿吗?
4e5c0002a463e5f44e89

小编寄语

对于读者而言,美食的感悟千变万化、纯属私人,我们未必能够准确描绘,如果本系列的文章,有幸勾起了您的一缕乡愁、共鸣了您的某刻心情,别忘了留言与大家分享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芝加哥华人服务中心

GMT-5, 2024-6-16 13:45 , Processed in 0.07366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