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6|回复: 0

辣妈秘籍|你和天使宝宝之间,就差这样一则故事

[复制链接]

148

主题

245

回帖

96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64
发表于 2017-10-10 17: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故事知道怎么办》是新东方绘本馆推荐的一本书,我也是关注亲子阅读以后才喜欢这类书籍的阅读。
看到中文名字再看副标题“如何让孩子有令人惊喜的改变”,我的理解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孩子产生惊喜的改变,但并不全面,结合英文书名《Healing Stories For Challenging Behaviour 》就可以猜到书籍的主要内容了。

3b170001da6ab56bf168

本书作者是澳大利亚的“故事医生”苏珊 佩罗,全书以丰富的事例讲述了如何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 ,针对孩子的各种挑战行为创作出具有疗愈作用的故事。
“故事医生”的名字并非自封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苏珊 佩罗在发现讲故事可以起到疗愈作用之前也是经历和体验过许多,尤其是在她做老师期间。
用苏珊的话来说,

“孩子们小的时候,每天我都会给他们讲睡前故事,这是我最大的乐趣之一。
尽管大多时候我已经感到相当疲惫,但给孩子读故事或者讲故事可以平复我一天的劳累,给我力量。”

而她本人也是在为人母、对于故事对孩子健康长大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医护,开始不断地从二手书、集市和图书馆为孩子收集各种故事书。
随着孩子的长大,她收集的故事不断增多、方法也不断拓宽,从幼儿童话、自然童话,到民间故事、源自各种文化的童话故事以及神话传说,还有探险家和猫系哪家的传记故事。这就不难明白,为什么苏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故事素材和想象力发散的成果,这也帮助她能够把握住讲故事的特点和逻辑结构。所以整本书让人读来酣畅淋漓,更为那些美好的故事感到舒心。

3b16000367dc105f128d

都说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可如何去爱,似乎成了当前年轻父母们很大的困惑。
这一代孩子的童年与我们当年有很大的不同:
在城市里,统一规划的小区、不知道左邻右舍的姓名,不敢让孩子串门玩耍;
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没有同龄的玩伴,大人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关注;
农村的父母纷纷进城务工,隔代抚养使得孩子们缺少父母的关爱;
离异的父母造成的单亲家庭更是让年幼的孩子不得不经历内心分裂的痛苦;
电视、手机成了育儿的好帮手,孩子可以几个小时一动不动地盯着“重口味”动画片,乐此不疲地玩着英雄联盟放入游戏。
且不说没有捉蜻蜓、抓石子的乐趣,书籍不再是稀罕物,但各种绘本、动动书、发声书并不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哪还有往日一本图画小人书带来的开心和幸福感?
不过还是有很多宝爸宝妈关注到了亲子阅读,绘本馆、亲子故事汇也是屡见不鲜。
孔子讲,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少的人是生而知之的,对大多数人而言,还是要学而知之。想要给孩子讲个好故事,期待通过故事来引导孩子向着好的方面发展、甚至解决孩子出现的各种挑战行为,都是需要父母花费些时间、精力用心去学习的。

3b150003934f0cdd2c07

《故事知道怎么办》就是一本既告诉我们为什么故事可以具有疗愈作用,还说明了如何创作具有疗愈作用的故事的书籍。
在字典里可以找到“故事”的定义:任意长度的一段叙述或传闻,可以是口头讲述的,也可以付诸文字,可以有韵脚也可以是白话,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
相信很多人会疑问,这么枯燥无聊的内容怎么还会起到作用?因为苏珊书中所指的故事并非快餐式的鸡汤,其中融入了华德福理念,内在的精神又与中国自古以来道法自然、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传统不谋而合。
比如作者在书中提到一个例子:

她作为老师要带幼儿园的小朋友到森林做短途旅行,当他们走到通往森林的小路时,孩子们走散了,零零散散走向各个方向,有的甚至跑到森林另一头的马路上。花了足足20分钟集合好以后匆匆游玩就返回学校了。原本预期悠闲的丛林漫步却变成了一次混乱、担惊受怕的经历。

后来打算再带孩子们做一次活动,但在这之前作者先独自探访了森林,渴望找到创意的设想,创作出适合此情景的故事。走上小路时,她看到一棵大树,树的底部看起来像是有扇门,于是有了《敲门树》这首诗的灵感,然后衍生出很多故事。诗的内容如下:

我知道一点儿敲门树的小秘密,
一棵敲门树,它等着你,它等着我,
在那闪闪发亮的绿色森林边,
一条小路领着我,
带我到小精灵的窝--
有人看见它出没,
敲三下,就三下,不要多,
在树旁的我们一起等,
如果你们一起静静地等,
小精灵就会来打开魔法门!

于是在经历”混乱“之后,再次进入森林后,苏珊先让孩子在这棵树周围集合,朗诵上面的诗。
然后漫步的氛围就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不需要老师任何提醒和催促,孩子们很开心地排着队敲树地门,而去大一点的孩子教小一点的孩子数三下。老师在前行中把手拢在耳边说,“听,窝听到大门打开了,跟上我,让我们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于是,依次看到鸟儿、蝴蝶、花朵和不知名的小草,乱跑变成了小心行走和仔细观察,成为有意义的森林漫步。

3b150003950d2e23e778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起作用的故事具有充满想象力、以自然和诗歌为创作灵感,充满韵律和寓意又有针对特殊情景的特点,基于此几个故事创作小窍门:
把诗歌作为故事创作的跳板,自己写诗或把古老的诗歌和童谣编成小故事,让韵律和重复成为故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深受儿童喜爱的经典故事发觉主题来帮助自己构建故事。
从大自然中找寻灵感,到海边或者林间散步,静静坐在花园里,观察自然世界的繁忙生活,感受它的繁荣。
适当借助道具,不要害怕尝试一个构思,一个故事并不总是需要“经过润色”并且“正式成文”才会起作用。
聆听孩子们的兴趣、愿望,将其融入故事中,从孩子身上得到灵感。
在故事中加入童谣、谜语和歌曲。不断重复的韵律可以创作出故事需要的氛围和张力,歌谣一般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
到这里,就要引入故事具体创作的方法了。作者再书中讲到,她在创作治疗性故事时采用一种固定的结构模式--一个由隐喻、情节和解决方案三部分构成的框架。框架时一种故事创作的可能但也不是唯一的方法,对现有故事的分析也可以帮助创作出新的故事。
3b1300039579cafa405e

隐喻


隐喻:也叫暗喻,是将一个事物当成另一个事物,作为治疗性故事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听者建立充满想象的连接。
隐喻通常既充当负面角色(导致行为或状况失衡的障碍、诱惑者),也充当正面角色(使行为或状况恢复的帮助者或引导者)。
比如幼儿园里有个孩子常常掐别人,如果直接讲一个孩子常常掐人,小朋友都不和他玩,如果他能改掉这个坏毛病,就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那么由于缺乏隐喻,无法让听者“浮想联翩”而直接指出身边的某某小朋友就是爱掐人,不会起到改变不良行为的作用还会再次伤害了孩子。
而如果加入隐喻:从前有只小螃蟹,大家都不喜欢他,他的脾气很坏,总挥着大钳子掐别的小动物,把大家都弄伤了。。。。。再在故事里引入有些“障碍”隐喻--章鱼、海星、海鸥等,他们对螃蟹的行为很恼火。。。接着再让海龟以知者或帮助者的身份登场,一个“更有帮助的”隐喻是用海藻织成的手套,让小螃蟹的钳子变得温暖而舒适,自愿管住自己的小钳子,再也不掐其小动物了,大家一起愉快地玩耍。
在分析故事寻找隐喻线索时并没有固定的、快捷的规则,选择隐喻时,需要练习发散思维。比如拿整理玩具来说,先想想哪些东西天生爱整洁、有条理--某种小动物?昆虫?小精灵?选好一个后,试着写一首童谣,在清洁整理失衡唱给孩子听,然后再把童谣扩展成小故事,用一个或者多个“障碍”隐喻制造凌乱的场面,然后“帮助”隐喻出场,让房间重归整洁。情节


情节是构成故事的重要因素,随着故事的推进,曲折的情节制造出紧张的气氛,首先引人进入失衡状况下,再从失衡中走出来,达成一种健康的解决方案。
分析故事会发现“障碍”隐喻和“帮助”隐喻的使用是和情节的发展分不开的,针对孩子年龄和接受程度的不同,情节的设置可以简单或复杂。解决方案


治疗性故事的解决方案是要让失衡或受到破坏的状况或行为恢复和谐,重归平衡,所以解决方案要积极、向前看,不能导致内疚感。
例如前面说的掐人的小螃蟹,掐人是一种不平衡的行为,小动物们不能接受,由于海龟和海藻手套的帮助,加上小螃蟹自身的努力,这种行为恢复了平衡,这个过程不会让小螃蟹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负罪感。
虽然解决方案总是出现在故事的最后,但通常应该在考虑其他因素之前就提前考虑解决方案,如果解决方案不确定的花,很难知道隐喻和情节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
最后再总结一下:在创作治疗故事时,应该根据情境的需要和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有治疗效果的隐喻,构思出相应的情节或历险。故事不应该试图说教或引发内疚感。

3b15000397c98e9328ff

我们要做的是反映正在发生的事情,并通过故事中的隐喻和情节,提供一种可接受的方式来处理,或者是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治疗故事应该尽可能让听者自发得出结论,这样故事的力量才会以一种“看不见”的方式,默默发挥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芝加哥华人服务中心

GMT-5, 2024-6-18 07:01 , Processed in 0.08028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