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8|回复: 0

报道凶杀案引来批评声 美国九岁小“记者”强势回应成网红

[复制链接]

133

主题

260

回帖

85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59
发表于 2017-10-10 17: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九岁的小女孩希尔德生活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叫锡林斯格罗夫的小镇上,这几天她一下子成了名人。我把她的名字“Hilde Kate Lysiak“放到谷歌里一查询,不得了,从4月6号到9号,短短四天里已经有超过一百家媒体报道了她,其中包括大牌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卫报、CNN等等,她和妈妈还被邀请到ABC电视台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直播室,在著名的“早安美国”节目里做访谈。
这是一个可以让人一夜走红的时代,不过每个网红背后一定都有足够吸引眼球的故事,希尔德也不例外,来看看她的“不凡”经历。
报道凶杀案招致铺天盖地的批评
九岁的希尔德有着一个异于同龄小女孩的爱好,报道新闻。其实这不只是爱好,已经是她的“事业”了。从七岁开始,她创办了“橙子街新闻”(Orange Street News)网站,专门报道小镇的社区新闻,据说每期还会印出二百份报纸送到附近居民家。

48500038cd43d1897eb

(希尔德和她办的报纸)
希尔德被小镇以外的世界关注是源于4月2号她的一则现场新闻报道。
那一天,希尔德听说距离她家几条街的地方发生了凶杀案。小女孩迅速赶到现场,采访了附近的居民,然后第一时间在自己的新闻网站发出文字、照片和视频报道。
最引人注目的是短短16秒的视频报道,先是片头“突发新闻”(breaking news),然后希尔德出镜,她站在一辆警车前一口童声地做着现场报道:“我是希尔德,来自橙子街新闻。在第九街一名男子疑似用锤子杀了他的妻子。我将继续努力跟踪这个案件。”在视频画面中还配着醒目的字幕 “独家新闻:第九街凶杀案”。

48400038a065207371e

(希尔德站在一辆警车旁报道凶杀案)
这是个看上去再普通不过的白人女孩,穿着黄色的圆领衫,扎着马尾辫,抱着个厚厚的笔记本。可是她面对镜头表情严肃,语气坚定,加上整个制作,看上去非常专业。事后希尔德很得意地说她是第一个报道这件事的“新闻媒体”,胜过了那些成年人主办的报纸。
没想到,这16秒的视频给希尔德带来了铺天盖地的负面评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小镇的前镇长,他的留言是:“这简直是煽情的垃圾!我很反感,这个看着挺可爱的小女孩居然认为她是一个真正的记者!”另一位批评者说: “9岁的女孩应该去玩洋娃娃,而不该整天想着成为什么记者。”还有人说她该去和其他女孩一起去玩“tea party”(一种美国小女孩的聚会)。
上面发生的这些只是整个故事的引子,之后希尔德对批评的反击才真正引起主流媒体的注意,让她瞬间充满“名人”。
面对批评声,希尔德果断给出了强势回应。第二天,她发了一段视频,视频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里她戴了一个胸章,上面的字是“我爱言论自由”,她一字一板地读了几条对她的批评,其中一条还带着脏话:“你才他妈的九岁,你他妈的是不是有问题?” 每读完一条希尔德就对着镜头做一个不屑的表情。

486000344840425ce09

第二部分是希尔德对那些批评的回应:“我知道有些人对我做的事情感到不舒服,他们希望我闭嘴,安静地呆在那里,就因为我只有九岁。那些不想再看到我报道新闻的人,你可以关掉你的电脑去做别的事情,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够可爱的吧?”

4860003450ac95b3335

九岁的希尔德确实不同凡响,内心足够强大。那些尖刻难听的评论没有把她吓倒,她反而像一头好斗的小狮子一样宣誓自己绝不退缩。
借助社交平台 希尔德成为主流媒体宠儿
这件事在Facebook等社交平台上迅速发酵,并引起主流媒体关注,于是从4月6号开始希尔德成了各大媒体的宠儿。从媒体的报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希尔德是怎么长大为一个勇敢的小记者的。
4830003514e67788f9c (希尔德与妈妈在ABC电视台“早安美国”节目中接受采访)


希尔德的爸爸马修曾是纽约每日新闻的记者,专门报道各种犯罪案件。希尔德七岁以前就曾跟随过爸爸看他如何做新闻报道,受到爸爸的影响,希尔德从小就迷上了“新闻”。
2014年他们全家搬到了一个只有五千多人的小镇居住。两年前马修为女儿创建了“橙子街新闻”网页,希尔德从此当起了“媒体人”,她集编、采、播于一身。她常常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搜集各种信息,即使是寒冷的冬天里,只要有新闻线索,希尔德就像一个真正的记者一样冲到现场。
486000345707f2b171d


48700038db6ca455c84

(上图希尔德采访警察,下图采访镇长)
采访警察,甚至采访镇长,对希尔德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她的标准采访工具是自行车、笔记本和手机,需要做现场报道时比她大三岁的姐姐就会帮忙充当摄影师。希尔德说,对于她的采访,有些人会认真对待,有些人不拿她当会事儿,不过她说:“我对每一个采访和报道都是认真的。”
483000351d36d190f0d (去年电视专题镜头,八岁的希尔德骑着自行车到处寻找新闻线索)


希尔德很享受采访新闻的愉快。一次她听说有条街道发生了入室盗窃案,小偷是破窗而入的,于是希尔德就去找被盗的那家,连续几天那个房子都没有人。终于有一天主人打开门,结果发现不是这家。于是希尔德又继续在那附近挨家挨户敲门询问,最后终于找到了!她得到了想要的信息,那一刻,希尔德说她感到就像圣诞节的早上一样兴奋。
她的网站“橙子街新闻”的页面看上去非常专业,主页右上方有这样的提示:“唯一致力于服务锡林斯格罗夫镇的报纸!在你的街区有违法破坏行为吗?橙子街新闻将进行采访调查,请提供新闻线索。”主页上可以看到各个新闻的标题、图片和内容简介,一目了然。希尔德很勤奋,作为网站唯一的“记者”,三月份她竟发出了36条新闻!
48400038bf1357fde94 (橙子街新闻网页)


当小记者的希尔德比同龄人要成熟很多,在她的橙子街新闻网上,我发现原来在去年NBC电视台就给她做个4分钟的专访,那是她才八岁,可是对记者的提问回答得有条有理,又不失一个小女孩的可爱。
希尔德引发的热议:父母该怎样对待孩子的“追梦”行为
在对希尔德报道凶杀案的评论中,批评者多数认为采访新闻不是一个九岁女孩该做的事情,她更不应该出现在凶杀案出事地点。有人对希尔德父母发出质疑声:“这是什么样的父母?竟然会让九岁的孩子去报道凶杀案?”
对此,希尔德的父亲马修这样回应,他和妻子给女儿追求梦想的自由,他们相信,主动追求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学到更多。希尔德面对批评的态度和反应就让他们感到非常自豪。
希尔德有一个十二岁的姐姐和两个不到两岁的妹妹,她和姐姐都没有上正规的学校,而是在家里学习,这种在家上学(homeschooling)在美国是一种被认可的教育形式。在通过各种考试后在家上学的孩子也一样可以进入大学学习。
马修说他理解批评者的意见,大家是担心这么小的女孩独自外出会遇到伤害和被绑架的危险,马修解释说小镇上差不多每个人都认识希尔德,社区很安全,刚刚报道的凶杀案是发生在家庭内部。马修认为现在的家长对孩子保护得有些过度,以至于不敢让他们尝试自己的梦想。
事实上父亲马修是希尔德最大的支持者,他不仅为她创办了网站,还会帮助她稍稍润色文字、编辑头条新闻。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希尔德,这个与众不同的小女孩刮目相看,宾夕法尼亚州新闻媒体协会会长特瑞亨宁说:”我认为希尔德是个雄心勃勃、能打动人的女孩。有好奇心又不辞辛苦,这是做过优秀新闻人的品质,她的行为已经表明她具有这一切。“有人甚至预言希尔德长大后会成为一个杰出的记者,成为普利策奖获得者。
卫报在4月6号发表了一篇希尔德的文章,标题是”我是个九岁的女孩,我还是个严肃的记者“,下面这几段文字凸显小女孩的个性:
“我的父母曾经提醒我报道这样(凶杀案)的新闻会让一些人觉得我不可爱。我不认为其他人可以决定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该做什么。我办橙子街新闻就是要给人们传递他们需要的信息。
大人们常常认为小孩子不能做大事。如果大人们这样想,我们小孩子就很难相信我们自己,那么我们今后怎么会做出伟大的事情?
是的,我是个九岁的女孩,可是我首先是个记者,我报道新闻。只要在锡林斯格罗夫镇有新闻发生,我就会尽最大努力让人们了解事实真相。
对那些想阻止我的人,我想和你做个交易,你可以关上电脑然后去做些事情让我们的小镇不再有犯罪发生,那样的话我就停止报道。
否则的话,我将继续我的工作!”
看来没人能阻拦这个小女孩的脚步了。
当然,在对希尔德的一片叫好声中,一些理性的观点还是值得注意的:

    家长对儿童的人身安全负有监护的责任。在美国很多州都有法律规定儿童不可以独自一人留在家里,毕竟这个世界越来越不太平。
    凶杀案这样的刑事案件很多父母在与孩子谈论时都会小心翼翼,以免对孩子心理有负面影响。那么一个九岁的女孩去采访了解案件细节是否合适?不过按照希尔德父亲介绍,她从小就从爸爸的记者工作中熟知这一切,没有恐惧感。
    网络语言暴力会对儿童和青少年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会引发自杀事件。不过从希尔德对网络批评的反应看,她的心理够强大,属于愈挫愈勇型的。

上面这三点关乎孩子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还是值得每一个家长注意的,毕竟,一夕成名受到媒体关注的希尔德是属于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不是人人都可以效仿的。
“远方老师在美国”原创文章,任何媒体、自媒体、教育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远方老师在美国(yuanfang-us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芝加哥华人服务中心

GMT-5, 2024-10-5 21:49 , Processed in 0.07142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